學業有學歷通脹,事業有職銜通脹


對各位來說「經理」是一個怎樣的職位?十多年前,學歷通脹成為學業中一個主要問題,不少人都至少擁有一個學士學位,甚至碩士和博士學位。大家讀這麼多書是想將來高薪厚職,年薪過百萬、過千萬,晉升為「Manager」、「Director」等管理層。有需求就有供應,人人都想有經理級或以上的職銜,那公司自然要應付這些需求。現在已踏入職銜通脹的年代,經驗只有三、四年的也可能有Manager的Title,導致經理隨處可見,一間公司的經理數目可能還多於初級職員。

據統計,香港每年經理及行政人員的人數都有十多百分比的增長,但月薪中位數卻維持三萬港元左右。一個「高級」的職銜確實對打工仔和畢業生來說極具吸引力。公司為了吸引和挽留人才,不惜提供「經理」職位,亦設立那些「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讓畢業生培訓一兩年後成為經理。有些公司為了使員工到外面見客更「體面」,於是給員工一個「經理」職銜。這樣令經理人數持續大幅上升,月薪升幅卻保持不變,而一萬多元的「經理」也是有的。一個部門只有一個員工亦變成常見現象,那就是一個經理,最多多一位總監,所以經理永遠都是最低層員工。

翻查字典,「Manager」的解釋是「a person who has control or direction of an institution, business, etc., or of a part, division, or phase of it.」即是指一個有權控制或指示一個業務或部門的人。一名低級員工也需要「控制」好自己的工作及任務,所以符合「Manager」這解釋,被授予一個「Manager」職銜並沒有問題。但這是打工仔所期望的「Manager」?打工仔期待的「Manager」是「控制」範圍較廣,同時有一些下屬可以指揮吧?

當然,怎樣的經理也好,經理始終是經理。一間公司不可能給一個做事混亂,錯漏百出的人當上經理,所以經理不多不少也算有「實力」的。一些大學研究指出,給予員工好的職銜,員工的士氣和工作效率會提升,他們的成功感和歸屬感亦會提高。這裡不深究雞蛋與雞的哲學,是因為有實力才成為經理,還是成為經理後才有實力,或可能是雙方面影響的。總之當上經理,即使是虛名的經理,工作能力應該不會太差,他們更要肩負起做經理的責任,為公司及部門爭取最大利益。不過呢,職位通脹,薪酬卻不通脹,那也太悲哀了。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留言

人氣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