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進修系列】香港的碩士課程:先了解,免中伏!
在學歷通脹的時代下,很多人都手持最少一個學士學位。有人會為升職加薪、轉行,也有人為興趣、提升技能等原因而選擇升讀碩士。讀一個碩士需要投入不少金錢和時間,在做決定前不妨了解一下香港的碩士課程是怎麼一回事?是否可以達成自己升學進修的目的?又有甚麼值得留意?本文會用「貼地」角度介紹香港的碩士學位,以免各位「中伏」。
大學排名
香港的大學在世界大學排名都數一數二。根據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排第25位,香港科技大學37位,香港中文大學49位,香港城市大學55位,香港理工大學106位。它們均為綜合研究型大學,提供不同學術領域的學士、碩士和博士課程。大學名氣對學生來說是揀選報讀哪間大學碩士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不過有時候排名只是數字遊戲,有些指標可以刻意造出來,真實環境是否如此真的見人見志。例如學術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等可以量產化,每年產出大量低質學術文章提高數目;國際化程度可能會揀選一兩個外藉學生,但事實上很多課程都是中國內地生佔多數,不要說外藉,連香港本地人都很少,學生國際化和多元化程度不高。有時候,這些大學都被稱為「學店」,為學費收入而濫收學生,漠視學術質素。不過,優秀的課程不是沒有的,這點要多參考各大網上討論和畢業生的口碑了,如有課程資訊日也可參加看看環境。
碩士類型
香港的碩士主要分兩種:修課型碩士(Taught Master)和研究型碩士(Research Master)。修課型碩士頒授的學位如文學碩士(Master of Arts)、理學碩士(Master of Science)、社會科學碩士(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工商管理碩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等。這些銜頭未必太重要,它大概指出課程偏向甚麼方式教學,實際重要的是選擇哪個領域,如MA in Politics、MSc in Data Science等。修課式顧名思義便是上堂取學分來畢業,平日都是上Lecture、寫Paper、做Project、考試和做Intern等,與學士幾乎一樣。課程難度不要以為深一點,其實與學士差不多,可以說是一個濃縮版學士學位。唯一比學士特別一點的是修課式碩士可能最後要寫一篇叫Dissertation的論文,選修科可能會有一兩個Independent Study的課程,當然也未必會有。
研究型碩士就是做研究,可以說是一個學期短一點的博士學位。如果說修課型是「餵飽你畢業」,研究型就是「主動搵食畢業」,因有很多地方要靠自己學習和研究,教授只會在旁提供意見。頒授學位是哲學碩士(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不要誤會這個「哲學」指德道、邏輯等學科,這只是一般Research Postgraduate的稱呼,重要是選擇研究甚麼領域(順帶一提博士即Doctor of Philosophy,PhD)。由於以研究為主,所以課程以修讀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ology)和寫論文(Thesis)為主,但也會修讀少少一般Taught Master的課程。說實話,從僱主角度看,如非研究或學術的行業,都是重視經驗多於學位(不論Taught或Research),一般行業可能需要一個Bachelor就足夠。如非單純為就業而讀就另計。
修讀時間
修課型碩士通常安排全職學生和在職人士一起學習,好聽是給學生背景更多元化,難聽是節省教學資源。因此,不論是否全日制學生,很多課程的所有學生都是在星期一至五18:30開始上課,有些科目則在週末。兼讀制學生要留意放工時間和大學地點是否適合自己,全日制學生則要計劃如何利用日間時間。全日制修課型碩士最快一年畢業,兼讀制則兩年,全日制研究型碩士最快兩年,兼讀制則三年,視乎每學期修讀多少學分。
上述是香港碩士課程的概況。是否值得投資一個碩士學位要看自己如何決定,打算怎樣規劃職涯。如對升學、進修和就業有任何疑問,都可以找小稜討論。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