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新房屋政策只有短期效果
香港樓價持續創新高,在求過於供的情況下,政府推出多種印花稅辣招也壓抑不了。為了維護林鄭政府的聲譽,政府不得不再推出新措施交功課,讓小市民有能力上車。短期對樓價的影響不多不少也會有,但長遠來說始終解決不了根本的供求問題。因此,在推出今次這批措施後,政府必須開始有更長遠的房屋政策規劃,從供求這個根源著手,解決樓市問題,不要只抱著交功課心態,然後又把難題留給下屆政府。
今次的措施主要包括修訂居屋定價、興建首置單位等,讓市民能負擔起樓價;以及設立空置稅和修改預售樓花同意方案,減少地產商囤積居奇。這次的措施不再以辣招主導,而是以市民的能力,以及改變地產商供應的速度為首。表面看來兩個方向都有效助市民上車,但實際上效果並不持久。抽居屋如買六合彩,中獎機會微,而馬頭圍道項目的首置單位只提供到450個,其它項目不知等多久。另一方面,據政府統計由2013年3月底一手空置單位4000個增加至2018年3月底9000個,如果能因為增設空置稅,以及因為規定銷售單位必須是同意書涵蓋單位總數的20%以上,使一年間釋放9000個空置單位及大量新樓盤絕對是好事。可是,技術上有漏洞,例如住宅的使用情況由業主申報、地產商延遲落成單位及不預售等。這些措施更反而有減少供應單位和把稅項和罰款轉嫁消費者令樓價進一步推高的機會。
雖然措施短期或能減慢樓價升幅,但政府必須把握這段時間,繼續研究及執行長遠政策讓市民可以上車。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才是最佳方案,再搞這麼多花招只會浪費時間卻沒有長遠效果,更扭曲市場機制。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