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門票、炒iPhone、炒樓


  在香港經常也聽到炒甚麼限量波鞋、名牌手袋,甚至是炒股、炒外匯。最近就有黃牛黨炒黃子華的棟篤笑門票引起了社會對於炒賣門票問題的關注。在香港這個自由市場,炒炒賣賣好像不是問題,這些都只是自由交易,但事實上又好像出現大問題。除了炒門票,炒iPhone也是年度熱話,但炒iPhone普遍覺得問題不大。另外炒樓是社會和政府目前最苦惱的問題之一。究竟炒甚麼是應該,炒甚麼又是不應該呢?

  簡單講講甚麼是「炒」:即是賣家從市場或店鋪買入產品,並以較買入價高的價錢賣出產品給買家,通常是短期利益,差價可達數倍。由於種種原因買家不能在市場中以原價或更低價錢購入產品,所以願意付出較高的價錢從賣家中購買,例如產品供應量少(限量版之類)、資產預期會繼續升值(股票、外幣等)。炒賣以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就能解釋,那就是供求關係。供應量越少而需求量越大,價錢便越高。因為一手市場(即品牌及店鋪本身)最初已制訂及控制了售價,市場按照售價購買,未必能體現真正的供求關係和產品價值。然而,炒賣這個二手市場,讓產品售價按供求,自由浮動,更能反映出產品價值。經濟學認為市場以價格去分配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因為世界上的資源有限,不能分配給全部人。即是富人可以獲得更多資源,窮人就獲得較少,有錢人可以看多幾次黃子華棟篤笑,小市民不能看。這樣說到自由經濟市場的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有點邪惡,但小稜認為這本質上並沒有錯,只是實際上市場出現運作問題。

  資源分配應依照產品本身的用途及真正的需要。以門票為例,門票的作用是入場看表演。黃牛黨搶票的目的並非要看表演,不真正需要門票。他們製造出「虛假」的需求,導致門票在有限供應的前提下需求量大增,使價格扭曲,所以炒賣應禁止,這道理很簡單明暸。那麼iPhone呢?手機的用途也不是炒賣,但為何炒賣iPhone又不會被社會指責?首先它供應不是有限,可以供應多到大家都不再買,現在iPhone X銷量已大幅回落。它當時的炒賣價值在於「時間」,市場想盡快得到最新型號的手機。盡早獲得新手機的作用在於能夠早些享受和炫耀,是一種虛榮感。而虛榮感是一種可以炒賣的東西,因為能夠以炒價購買表示自己有錢有能力,很自豪。

  至於炒樓的情況有點特別。樓的用途本來是住,但也有另一用途就是投資。對於沒樓的人,需要住的人,當然認為不應該炒樓;對於已有樓的人,想物業升值及買多幾層收租,自然喜歡炒。社會現在可說是雙方在搏鬥,一方想跌,另一方想繼續升。政府及公眾正討論土地供應短缺的難題,爭論是否要開發郊野公園、高爾球場等。其實除了尋找新土地建樓,很看政府對於「炒」的取態。究竟樓的用途是「住」還是「炒」?如果用來投資和給發展商賺大錢,那就可以甚麼也不幹,讓市場自由運作。可是,如果是用來「住」,按照正常市場運作是不可行,因為要住的人在市場處於弱勢。若政府要讓樓這有限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住的人,必須改變自由市場。當中有很多方法,如限購限價令、強制收回土地等,這只在乎政府有沒有決心和夠不夠狠心打破自由而已。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留言

人氣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