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都是打工仔


每年一踏入這季節又是流感高峰期。香港的醫院床位不足,醫護人手又非常短缺,導致市民和病人抱怨,醫生和護士又抱怨。即使政府撥多少億元在醫療開支,始終解決不到問題。醫護人員表面高薪厚職,背後卻壓力爆煲。政府做多少騷給他們「打氣」都好,他們最後都只會「一肚氣」。其實所謂的醫護人員,都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本港對醫療的需求龐大,流感擴散、新移民湧入、人口老化等等都令問題加劇。供應方面就嚴重不足,公院的床位極少,唯有製造「劏房」,迫爆醫院使環境十分惡劣。醫護人才亦不足夠,每年約500多名醫科生和600名左右護理系學生入學,按國際標準護士對病人比例應為1:6,現時卻是1:10,甚至1:20以上。社會對醫護人員的期待也高於一般行業,工作不容許出錯,否則必須受各大媒體報導和公眾指責。醫護學生起薪點雖高,就業率接近百分百,但工作壓力過大,流失率高,惡化了人手不足問題。

醫護人員都只是打份工,可是客人過多,要在零錯誤的情況下招待所有客人根本不可能。解決方法不外乎從需求和供應方面著手,這些社會各界都有討論,小稜就不在本文建議。但小稜想說,打工雖然為錢,不過有時單純加人工,以及找藝人扮「打氣」,都無補於事。反而有個地方給他們「出口氣」,管理層和政府不要只在上面指指點點,客戶(病人)和市民給他們一些逆向的慰問,可能更有動力工作。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留言

人氣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