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規劃:香港該選擇合作或競爭?


  早前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把香港納入大灣區的國家規劃中,鞏固香港作為金融和法律中心的地位,與其它大灣區城市互補優勢。綱要引來社會各界討論,一方面認為能加強本港經濟,另一方面則擔心削弱本港競爭力。是強化,還是減弱,視乎各位從「合作」,還是「競爭」心態看待規劃。

  從經濟理論看,一個國家規劃應配合城市的比較優勢,讓各城市發展自己較好的優點,專門一領域,才能有效推動整個國家發展。這份綱要把大灣區城市明顯定位,讓各市發揮所長,如香港搞金融、法律、知識產權等範疇,深圳則搞創科。這無疑是一個絕佳的優勢互補,推動大灣區科技和經濟發展。因此,合作對各市都有幫助。

  然而,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多年,受西方文化影響,與內地法制和文化截然不同,加上港人鬥心很強,所以一直有獨立於大陸的想法,並與之競爭。例如要在創科上打敗深圳,金融上擊倒上海等。競爭成為香港發展的推動力,沒有與國內合作的餘地。因此,如果要配合大灣區規劃,則令香港產業多元化繼續倒退,創科和其它產業永不能突圍而出,有損對於制度上獨立於中國的香港的競爭力。

  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也有不少資源投放於創科上,例如撥款給學校加強STEM教育的設備,恆常化科技劵等。可是依然沒有解決科研人才缺乏的有效政策。無可否認,香港地方小,人口不夠龐大,要找人才非常困難,而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絕不可能大於內地,導致不多人願意投身科研,香港科研人才最終只能在港以外地方發展,惡化本港人才荒。迫不得已,香港只能持續「食老本」,只能搞金融和法律。綱要某程度上反映出這點,因為香港除此之外,根本沒有其它長處。

  配合國家規劃和大灣區融合似乎對於市場小,只有金融,怎樣搞多元化都行不通的香港來說,是最好不過的。不過,在港人面子上,是否真的可以妥協?選擇合作的話,也表示要將被大陸多方面融合,香港未必再有獨立性可言。選擇孤軍作戰,與大陸和世界競爭,抑或放下面子選擇和內地合作,有內地支持下與世界比拼,會是港人一個兩難局面。


本文來自《型商之道》--分享在殘酷社會下,香港與國際的政治經濟、職場文化、創業營商、心理管理及科技趨勢資訊的打工仔求生網誌(網誌Facebook專頁作者聯絡

讚好分享型文,成為打工型人!

留言

人氣型文